(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绿豆粉是遵义的著名小吃。特别在东北部的湄潭、余庆、凤冈等地,从县城到乡镇都有卖绿豆粉的小吃馆子,当地许多居民也天天把绿豆粉当早餐,仿佛形成习惯,一天不吃都觉得不自在,总感觉少了生活中的一道功课。除了馆子里卖绿豆粉,在一些县城的农贸市场,还有各种半成品的绿豆粉,买菜时可以买回家,自家熬鸡汤、猪骨头汤,然后把一卷一卷的绿豆粉切成条状,在鲜汤里翻滚,让绿豆粉充分吸收汤中的鲜味,盛碗后添加各种佐料,做成自己喜欢的口味。除了这种热汤粉的做法外,也可以创新,将绿豆粉与肉丝、肉片或新鲜菜蔬一起爆炒,制成美味的炒绿豆粉。各种做法,各有千秋,这也是近些年来人们饮食更加多样化的一个佐证。
绿豆粉不是近年发明的。听老一辈人讲,绿豆粉的制作早已有之。20世纪60年代,我随父母回湖北探亲,老家亲人们为我们做过一次绿豆粉,几十年过去,我还依稀记得咿呀转动的石磨,石磨里汩汩流淌的绿豆浆,以及红红的灶火如何使一瓢瓢的绿豆(大米)浆变成一张张淡绿的绿豆粉。在上山下乡时,我们在几道长长的田埂上也种了一丛丛绿豆,秋收时,竟也收了几斤绿豆。我们也学当地农民的做法,把绿豆泡软发胀,再掺一些大米,磨成细浆,滤去粗一些的豆壳、渣滓,在土灶大锅上,像北方做煎饼一样,一人烧火,把握好火候,一人把绿豆细浆抹在大锅上,待“绿豆饼”一熟,立即揭开铲下。不一会,一张张绿豆粉就叠成一叠。趁着热乎劲,将其切细,稍加油盐等佐料,就可下箸。由于新鲜,食材的本味得以充分焕发,既有绿豆的清香,又有粉条的爽口弹劲,其奇特的美味体验让人难忘。以后若干年,我也无数次尝过或简朴或豪华的绿豆粉,但终究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憾。或许,美食之“美”在很多时候仅是个人的主观感受。美食的记忆也只是我个人在特定条件下,对美好青春和朴实人生的一种寄托。美食的加工体验离不开创造和参与,但最根本的还是靠食材本身,任何舍本逐末都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在弘扬黔北饮食文化的过程中,更多地还是要注重食材的质量,特别要保证各种核心食材的质精量足,不要以外在的观感或其他花架子代替食物内在的品质。
各地农家乐,也可增加体验式的饮食推广,比如烙绿豆粉、打糍粑、推豆花之类,让游客全程或半程参与食品加工,既是体验也是监督,我想这样的“节目”,游客一定是欢迎的。
上一篇 : 每日短讯:定安县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Ⅲ级/较重】【2023-05-07】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