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护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二级及以上医院实现优质护理全覆盖_全球聚焦

2023-05-11 10:55:56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市加快完善护理服务体系,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际护士节将至,11日市卫健委举办优质护理服务专题媒体会。市卫健委公众权益保障处处长姚秀军介绍,本市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目前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已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

资料图 摄:白继开

姚秀军介绍,本市持续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截至2022年底,医疗卫生机构在册护士总数14.3万,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6.5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75%。2022年,本市在老年、伤口造口、失禁等16个专业领域新增培养专科护士1360名,累计培养14293名,为护理专业发展奠定坚实专业基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护士执业制度日益完善。本市下放护士注册管理层级,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理流程,开展护士多机构执业,全面实施护士电子化注册,推进电子证照,有效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和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基层。

“我们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姚秀军说,目前,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已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部分医疗机构已覆盖门(急)诊、血液净化中心(室)、手术(部)室、导管室等非住院部门,市民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此外,为不断优化护理服务质量,本市还建立市区两级护理质控体系,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核心指标18项,持续开展护理指标数据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监测。

市卫健委积极推动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将出院患者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居家护理,从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服务供给、规范开展需求评估、有序提供护理服务、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推动老年护理工作。

除此之外,护理服务的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在多区开展,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护理服务模式得到创新发展,护理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覆盖医疗机构、社区、居家及全人群,逐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姚秀军说,市卫健委将立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进一步稳定壮大护士队伍,健全护理服务体系,发展优质护理服务,推动首都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典型案例

北大第一医院:

针对慢病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航介绍,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多元化需求,该院针对院外慢病患者探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医护共同照护线上疾病管理,通过实时同步上传患者血糖、血压、体重数据,医护人员及时给予疾病指导。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构建冠心病、房颤、心衰、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术后4个MDT随访团队,对患者进行全程指导,患者随访率和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同时,依托信息系统开设10余个护理专科线上咨询,方便广大患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截至目前,该院床护比达到1:0.62,最大限度满足临床需求。在专科人才使用方面,开设19个专科护理门诊,设立专科护理门诊专职岗位,开通5个专科护理会诊,充分发挥护士专业价值。

该院与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伤口造口优质护理服务联动管理模式。通过成立联动护理小组、培育社区专科人才、推进社区重点专科发展、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开展工作等措施,为新街口社区培养了一批专科护理人才,达到优质护理服务延伸社区的目的。

宣武医院:

11个特色护理门诊解忧患者自我照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护理部主任韩斌如介绍,该院护理工作突出神经科学与老年医学两大特色,形成了认知训练、康复居家、小儿癫痫、产褥期护理、造口、PICC维护、心脏起搏器随访、牙周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护理、糖尿病足伤口、肾病水肿等11个专科护理服务门诊,涵盖了从头到脚,从母婴到老人的全生命周期,使患者享有更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在认知障碍护理专科门诊中,护士通过图片训练记忆力,模拟购物、移动数字训练计算力,数字连线、找不同、听故事答问题、成语接龙、互动游戏等训练,提升患者认知能力,留住患者宝贵的记忆,非常受患者及家属欢迎。

在护理门诊中,护士与医师无缝衔接,聚焦患者术后康复、居家护理、慢病管理等方面的“烦心事儿、揪心事儿”,制定个性化、一站式、全流程的护理方案,通过耐心地讲解、标准地示范、细心地解答,专业地指导,将患者的疑问消除,难题解决,心结打开。截至目前,宣武医院特色护理门诊累计为1万余名患者解决了居家自我照护的难题。

北京老年医院:

建立老年综合征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

北京老年医院副院长倪如暘介绍,该院的护理工作突出老年特色。2007年以来,该院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建立老年综合征多学科合作专项管理模式,为住院老人进行综合评估,实现全院老年综合征质量管理同质化。住院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0.32%下降至0.03%;跌倒发生率由0.13‰下降至0.06‰。

2019年“邓宝凤老年综合评估工作室”成为首批北京市护理工作室,不仅为门诊、住院患者提供评估服务,更延伸至社区和机构中的老年人群,有效识别筛查老年常见综合征和问题。2014年以来,该院相继成立综合评估、跌倒、管路、静脉输液、压疮、静脉血栓、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护理科普等专项管理组,各专项管理组在每个护理单元设联络员1名,开展分层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制定落实防范措施督导计划并实施。

针对风险因子制定老年综合征管理手册,运用多学科团队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通过根因分析等管理措施,提高老年综合征护理质量。

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立一支社区护理专科队伍

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玲介绍,该中心以居民健康为基准,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2017年中心全力打造创面门诊,作为护理服务专科技术的延伸,为辖区伤口患者开通了医院—社区—医院的就诊绿色通道,实现了临床专全结合的护理专科门诊---中心门诊---站内门诊一体化管理。目前已累计为伤口患者门诊服务20000余人次、上门服务400余人次;其中高危足筛查1000余人次、居民健康大课堂6场、专家出诊20余次、线上会诊300余次、通过绿色通道转诊300余人,带教50余次。创面门诊打通了医院-社区上下联动的模式。

2022年中心开设慢病专病管理门诊,设立慢病专病管理岗,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为患者提供非药物干预指导,指导慢病人群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2023年中心将5G互联网+融入到慢病管理诊疗服务中,先后开通了5G血压和5G血糖自动测量,家庭医生及患者可通过PC端或手机实时查看签约患者的血压、血糖的控制情况,5G技术的融入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打通了宣教预防,监测了时时数据,增加了医患互动,打开了慢病管理的新局面。

上一篇 : 美媒晒2003年第一阵容:麦迪、科比、加内特、邓肯、奥尼尔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

精彩推送